国画教程竹子部位画法

在大自然的怀抱中,竹子以其独特的气质和优美的姿态,成为无数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。那挺拔的身姿,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坚韧与生命力。那么,在国画中,我们该如何描绘出这美妙的竹子呢?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绘画的世界,学习竹子不同部位的画法!

画竹,讲究“干如篆、节如隶、枝如草、叶如真”。这种画法,既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,又体现了国画的独特韵味。

画竹的顺序:先画竹竿,再画竹节,接着是细枝,最后才是竹叶。其中,“细枝着节叶生枝,各有意理才得法。”这是画竹的重要原则。画竹运笔要悬臂中锋,笔无妄下,画出它的遒健圆劲,生意连绵,迎风取势,潇洒传神的风韵。掌握“笔情墨趣”,才能使画作不落俗套。

在绘画材料方面,我们需要准备笔、墨、纸、砚、毛毡、颜料、胶矾、砚台、颜料盘、洗笔桶、镇纸等。

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竹子画法的步骤展示:

1. 竹竿、枝的画法:

以淡墨着笔,为使竹竿有立体感,笔尖蘸少许浓墨,用偏锋落笔,以求每一竿的墨色有自浓渐淡的变化。画竿留节,从上而下,或从下而上,一竿接一竿,每竿有顿挫,有空隙,行笔平直,笔力匀速,两边如界,每节竹竿,笔意贯穿。根部竹竿稍短,至中渐长,梢头需短,要求灵动。画竿要劲挺有力,切忌柔弱。用浓墨画竹节,点于两节空隙上节之末,两端顿笔,呈弧形。用浓、淡墨发枝杈,中锋行笔,下笔顿节,挑出,稍有弧度,线条富有弹性,随意点缀,长短有变,穿插交错,左右互生,呈鹿角状,不可粘滞。对三枝以上的竹竿,每枝竹竿的墨色应有浓、淡、干、湿的变化,还要有正、斜、横、卧及粗细不等的竹枝变化,切忌排成篱笆状,或三线交于一点。

1.jpg

2. 竹笋的画法:

调中墨,笔锋蘸重墨,按照竹笋的结构,以中锋或中侧锋用笔,自上而下,一左一右,一前一后交互使用,或长或短,或高或低,或粗或细,一气呵成。待笋竿画好后,用稍浓的墨画小叶,笋竿上用攒三聚五的方式点垛斑纹,要疏密得当,参差错落方能好看。

国画

3. 叶的画法:

竹叶呈根圆、肚肥、稍尖的特点,挺俏如刀削。画时,藏锋入笔,中锋撇出,收笔迅速回锋,落笔成形,遒劲有力,一笔即现。两笔叶呈“人”字,三笔叶呈“个”字,四笔叶呈“介”字,五笔呈“分”字,三三两两,互相破之,叶叶相连,势势相通,气递交于虚设之中心点,叶叶有一向心力,大小、疏密得当,不散不乱,凝聚得力。若干组叶进行组合,一般呈“品”字状规律,重气势、神采、韵味。

国画

画竹,画叶的难度最大,因为竹叶的变化丰富多端,层次繁复,要画得密而不乱,疏而不简,叶叶须着枝,笔笔有法度。所以,必须持之以恒,下足功夫,反复练习,得其要领,才能求得成效。正如郑板桥在题画诗中写道:“四十年来画竹枝,日间挥写夜间思,冗繁削尽留清瘦,画到生时是熟时。”由此可见,他所创作的墨竹的艺术形象,是长期探索和苦心经营的结果。

亲爱的小伙伴,赶快拿起画笔,一起感受国画的魅力吧!当然,要了解更多绘画技巧,请关注我们哦!

版权声明: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绘画吧-画画仅供美术绘画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
欢迎关注:【绘画吧-画画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