伦勃朗梵高艺术巅峰

生平简介

伦勃朗·梵·莱茵(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,1606.7.15-1669.10.4),俗称伦勃朗。他是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之一,在台湾被称为林布兰。伦勃朗早年跟随荷兰历史画家皮尔特·拉斯特曼学习绘画,1625年在家乡开设画室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包括肖像画、风景画、风俗画、宗教画、历史画等。伦勃朗一生留下了600多幅油画,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,以及100多幅自画像。

伦勃朗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不相上下。他代表了北欧的民族性与民族天才。他的独特心魂通过一种特殊的技术得以展现,即明暗法。这种明暗法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明暗法有着明显的区别。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他为“夜光虫”,也有人认为他以黑暗绘成光明。

伦勃朗1606年生于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,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,他们共有8个孩子。

伦勃朗青年时期就崭露头角,14岁进入莱顿大学,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。21岁时,他已经掌握了油画、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,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,回家乡开设画室。30年代,他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。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,深深打动人心,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备受追捧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,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。

伦勃朗的代表作之一是《杜尔博士的解剖学课》。从1640年代开始,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,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,风格质朴。1661年是伦勃朗作画最多的一年,创作了包括素描、油画、版画在内的大量作品。1663年以后,他作画较少,此时他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,眼界更为开阔,技巧更为成熟,创造力达到顶峰。

伦勃朗生命中苦难的转折点是从他的名作《夜巡》开始的,1640-1648年,个人生活的不幸和折磨,使他更深刻地去观察和理解社会,艺术创作也进入一个深化的阶段。1642年儿子去世使他悲痛万分,在绘制《夜巡》的过程中,伦勃朗固执地想要打破当时的传统,这种做法在当时并不被世人所接受,找他订画的人越来越少,画家的生活也逐渐变得潦倒。

伦勃朗和他的妻子共有4个孩子,只有最小的孩子泰塔斯存活。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,伦勃朗和女仆韩德瑞克住在一起,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,名叫科尔内利亚。由于伦勃朗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,从不计较财产,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。1669年,伦勃朗在贫病中去世,身边只有女儿陪伴,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。

艺术特色

伦勃朗的油画一贯采用“光暗”处理手法,即采用黑褐色或浅橄榄棕色为背景,将光线概括为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,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。这种视觉效果,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,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。法国19世纪画家兼批评家弗罗芒坦称伦勃朗为‘夜光虫’,还有人说他用黑暗绘就光明。

伦勃朗对光的使用令人印象深刻,他独到地运用明暗,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,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,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。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画风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,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。

自画像

在伦勃朗的全部肖像画中,自画像要占很重要的地位,其数量之多在历史上所有油画家中,几乎找不到第二个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他的自画像也有90幅左右,其中60幅是油画,20幅是铜版画,10幅是素描自画像。他的自画像不仅数量多,艺术质量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。尤其在他的后半生,现实生活的磨砺使他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。在60年代前后,他的自画像有鲜明的个性表现。画家很注意脸部的内在气质,观者可以从中发现一种潜在内心语言。

流派:文艺复兴、古典主义、威尼斯画派、印象派、后印象主义、立体主义、野兽派、新古典主义、哥特式美术、多瑙河画派、现实主义、浪漫主义拿撒勒

版权声明: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绘画吧-画画仅供美术绘画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
欢迎关注:【绘画吧-画画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