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浩:山水画大师的艺术人生
荆浩,五代后梁著名画家,字浩然,号洪谷子,沁水(今山西沁水)人,一说河南济源人。因避战乱,常年隐居太行山,擅画山水,师从张璪,吸取北方山水雄峻气格,作画“有笔有墨,水晕墨章”,勾皴之笔坚凝挺峭,表现出一种高深回环、大山堂堂的气势,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。
荆浩生于唐朝末年,约卒于五代后唐年间。士大夫出身,后梁时期因避战乱,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,故自号“洪谷子”。他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,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,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《笔法记》,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,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、韵、思、景、笔、墨的所谓绘景“六要”,是古代山水画理论中的经典之作,比更早时期南齐谢赫的“六法论”有所发展,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。
荆浩的作品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“有笔有墨,水晕墨章”:荆浩将用笔与水墨相结合,更有助于表现大自然变化万千的气象,在绘画审美观上是一种拓展,在技法上也显然有助于消除那种刻板的笔迹。
2. “大山大水,开图千里”:荆浩之前的山水画,很少见到表现雄伟壮阔的大山大水及全景式布局。由于太行山气势磅礴,使他的审美眼光发生重要变化,认识到“山水之象,气势相生”。
3. 全景式山水画:荆浩所作的全景式山水画更为丰富生动,其特点是在画幅的主要部位安排气势雄浑的主峰,在其他中景和近景部位则布置乔窠杂植,溪泉坡岸,并点缀村楼桥杓,间或穿插人物活动,使得一幅画境界雄阔,景物逼真和构图完整。
荆浩的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,他将唐代出现的“水晕墨章”画法进一步推向成熟,奠定了稍后由关仝、李成、范宽等人加以完成的全景山水画的格局,推动了山水画走向空前未有的全盛期。荆浩的山水画风格,对于北宋前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,被誉为“唐末之冠”。
版权声明: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绘画吧-画画仅供美术绘画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欢迎关注:【绘画吧-画画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