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成:新时代青年楷模
李成(919-967年),五代宋初著名画家,字咸熙,原籍长安。因其祖父于五代时避乱迁家营丘,故又称李营丘。李成擅画山水,师承荆浩、关仝,后师造化,自成一家。他的画作多描绘郊野平远旷阔之景,平远寒林画法简练,气象萧疏,好用淡墨,有“惜墨如金”之称。
李成的山水画以齐鲁大地的真山实水为创作依据,青州一带无高山大川,故他的作品也以“烟林平远”见长。他特具笔墨功夫,用笔瘦硬清淡,墨色特别讲究,又创寒树“蟹爪”画法及山石“卷云皴”,画作简笔淡墨,气象萧疏。
李成的画作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共鸣,被誉为“古今第一”。他的代表作品有《读碑窠石图》、《寒林平野图》、《晴峦萧寺图》、《茂林远岫图》等。
李成有极高的文化素养,琴棋书画无不洞晓,博涉经史,胸怀大志,会作诗,善饮酒,性情孤傲。他喜爱青州的山水,经常独自在山间徜徉,并以此为绘画创作素材。李成是败落家族中的子弟,人世炎凉在他的心灵上投下了厚厚的阴影。不平、愤懑、无奈使他感到生如梦幻,命运渺不可测。这种扭曲了的心态必然会反映到他的绘画创作中。所以,他用极淡的墨痕,轻飘的笔触来勾画山水,给人一种似梦似雾的感觉。
李成的山水画技法之高妙,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有的美术评论家认为李成初师荆诰、关仝,后师造化,自成一家。为李郭(熙)画派的始祖。但元明之际的书画名家几乎都认为李成师从王维。自从董其昌提出山水画南北宗之说以后,王维即推为南宗之首。他们的着眼点是画家的风格,而非居住的地域。此说亦不无道理。
李成在世时已经声誉很高。北宋的山水画几乎都宗李成,可见他影响之大。入元,黄公望说:“近作画多宗董源,李成二家”。明清之际,声名依然,但风格随时代而变。李成画风的影响已臻尾声。其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战乱李成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。北宋时已所剩无几,难怪米芾在《画史》中说,他见到的李成真迹只有两幅,膺作竞有三百幅。流传至今的尚有《读碑窠石图》、《晴峦萧寺图》、《乔松平远图》、《茂林远岫图》,多被国外的博物馆收藏。其真伪争议也很大。
以今藏日本的《读碑窠石图》为例,有的专家认为此画是李成真迹,有的专家认为是宋代摹本,但一致意见是即便摹本也与李成的画风相去不远。这幅名画是李成与王晓合作的,李画树石,王画人物。画中的土岗之上枯树蟠虬,占据了画面的一半,树枝掩映中是一座巨碑,一老翁头戴竹笠骑在骡上观碑,一侍者持杖立于老翁之傍。整幅画墨色清淡,冷旷萧疏,气韵雅致,充分体现了李成画作的笔墨功力和风格特点。
李成的代表作品有《读碑窠石图》、《寒林平野图》、《晴峦萧寺图》、《茂林远岫图》、《乔松平远图》、《小寒林图》、《群峰雪霁图》、《寒林骑驴图》等。
流派:李成画派
版权声明: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绘画吧-画画仅供美术绘画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欢迎关注:【绘画吧-画画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