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粉画基础技法解析
水粉画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绘画形式,它结合了水彩画的透明感和油画的覆盖力,使得画面的层次和质感都非常丰富。许多热爱艺术的朋友对于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感到好奇,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水粉画用笔的一些基本技法。
首先,用笔是水粉画表现的基础。一幅水粉画,无论是繁复还是简约,都是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。用笔的技巧对于水粉画的表现力至关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关于水粉画用笔的基本技巧:
一、随形体布局用笔
在刻画物体的立体感时,我们可以通过明暗变化的规律——五大调子来表现物体。随着形体结构的转变,明暗和色彩都会发生变化。用笔的方向和起止应随着形体结构的转变来调整,也可以理解为按照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来用笔。形体结构的转变与明暗变化、色彩变化是紧密相连的。用笔的大小要随着形的的大小而变化,简单的布局、大的部位、形状,我们可以用大笔来表现,如背景等。复杂的小布局、小的部位、小的形状,则需要用小笔来表现,如高脚杯、瓷器的口部、碟子的厚度等等。只用大笔触会使画面显得空洞,而只用小笔触则易显得琐碎、放不开。两者需要相互结合。
二、用笔要决断、精确、简洁
每画一笔都要稳妥、形色兼备,考虑不好就不要随意下笔。一旦下笔,就要果断、精确、利落。一旦笔触落在纸上,就不要轻易描抹、改动。力求一次画好,就像“金口不开,开口不改”。除此之外,用笔还要简洁,这意味着我们要勇敢地一笔处理一个块面、一个转折等,即一笔完成一个任务或几个任务。如一笔同时处理明暗、纯度、色相、块面、虚实等。我们能一笔画好,绝不用两笔,尽可能用最少的笔触刻画物体。防止用笔琐碎、故意地重复描、涂、抹,这是水粉画用笔的大忌。因为水粉材料的限制,重复地描、涂改会使底色泛起、变脏,描、涂、抹会使人感到生硬、机械、不放松、不直爽,因此也就失去了绘画感。这所谓人为过分天趣尽失。
三、用笔要生动、自然、独特
生动即是要画得生动、灵活多变。笔触过于整齐、相同就会使画面显得拘谨、板滞。独特即是对变化的控制,是笔触上的共性。变化与共性是辩证的,笔触只求变化就会看上去很乱。乱即变化,不乱即共性,变化与共性是矛盾的两面,我们要做的即是要找到两边的平衡点。中国画论需要用笔时要做到:“乱中不乱,不乱中又有乱”“略无纪律而纪律自由其间”“不齐之齐,齐而不齐”。这都是这方面极好的论述。“乱中不乱”说明这种乱应该是有控制的乱,失去了控制,那是真正的乱,而非我们需要的生动,“不乱中又有乱”即在一定的控制下,尽量求得变化。
四、用笔的动作与速度
用笔的动作不同,会形成不同的笔法,有摆、拖、贴、点、揉、擦、涂等。摆、拖、点、贴都是一笔一笔地画。摆:有一定的力度和运笔方向,可长可短。拖: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抬起,有一定的方向和力度,笔干一些。点:比贴面积小一些,可以有一定的方向,也可垂直起落。贴:力度轻一些,在画面上垂直起落。揉:指转折而连贯的用笔。擦:指用干笔轻轻在画面上扫,笔与纸若即若离。涂:指连续摆放的用笔。以上笔法也可以相互结合运用,如先摆后拖、先摆后揉、先揉后拖等等,这都是连贯的动作。除此之外,还有罩色、洗等用法。
五、用笔要有先后顺序
在色彩较为复杂、叠加的情况下,先画面积大的地方,后画面积小的地方,如一个瓷罐上有高光,但面积小一些,应将高光下面的颜色画好,再点高光。又如一个不锈钢制品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色条,也有大面积的蓝灰色,应先将蓝灰色铺好底,再画深浅不一的色条,又如可画好背景后,再画水果的把。
先画薄的再画厚的,这分两种情况:一是先画薄的,然后向厚的搬运;二是分层画的时候,先画得薄一些,再逐渐地画厚。先湿后干,若有些部位和笔触需要湿一些,有些部位笔触需要干一些,特别是在干湿相互叠加的情况下,应先用湿画法画,随着色彩的变干而过渡到干画法上。先画暗部后画亮部,即先从物体的暗部画起向亮部过渡,这样不容易画粉,是较常用的一个顺序。
其他顺序,由于水粉有很强的覆盖力,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顺序,除了由暗向亮画以外,也可以先画亮部再过渡到暗部,也可以从明暗交界向两边过渡,还可以铺一下亮部灰面(中间色),然后将亮部提亮,再将暗部画暗,后加反光和高光。各种画法并用可以防止概念化,而使画面方法灵活多变,用何种方法看需求而定。
六、用笔要寻求变化
用笔要生动、自然,就要寻求变化,用笔要有聚散疏密、强弱虚实、干湿厚薄、大小长短、曲直方圆、深浅宽窄、明度色相纯度、点线面、方向、节奏、缓急等变化。在疏密的变化上,中国画理论特别注意三或五这两个数字,要么二为密一为疏,要么三为聚二为散。三与五都不是确切数字,仅仅一个大约比例。聚散疏密是辩证的,疏中有密,密中有疏。虚实是相互对立的,相互衬托、对比、依赖,没有虚就没有实,没有实就没有虚,虚实相生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在实践中,我们可以防止一些情况的发生,如方向过于一致、无变化、对称,对称则呆板,又如笔的形状相同,明度、纯度、色相相同,疏密一致,虚实无变化;用笔大小、长短、宽窄相同,用笔不均匀、不横平竖直,用笔要曲直相连等。
七、用笔的继承与发展
在用笔上,我们可以学习古今中外前人的经验,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些问题,其实前人早就研究过,并且有许多成功的经验。我们也要向西方学习,因为那里是水粉画的故乡。我们特别要注意学习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,在笔法的运用上我国有独特的见解,历代均有画论、文章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魏晋南北朝谢赫的《画品》、五代荆浩的《笔法记》、宋代郭熙的《林泉高致》、明清时期的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等等,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教材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、发展个人的风格,达到前人所说的“有法之无法,方为至法”的境界。最终我们还要向大自然学习,这是绘画的源泉和灵魂。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,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和规律,也是绘画的语言和规律,画理与自然之理是相通的。各种变化在自然界中浑无人工痕迹,自然而然。我们在绘画中就是要寻求和达到这种状态,即所谓“参乎造化,妙合自然”。
总之,绘画之所以有趣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同于照相的技术性,即人工的痕迹。用笔正是这种人工痕迹的表现,大家用笔表现个人的感受和兴趣,这种感受和兴趣会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的改变而改变。这表现了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个体上的用笔差异性。不同的年代,会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兴趣。一个人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,这就使每个人的用笔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,形成个性与共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心理、生理、性格及对艺术的认知、学习经历、世界观等。大家总是追求创新,因为旧的方式和兴趣不能表达新年代的思维和感受。这即是画家石涛所提出的“笔墨当随时代”。当大家达到了用笔的最高境界时,也就达到了画理与自然之理相通的境界。
初次画水粉画或者是对水粉画用笔有难题的小伙伴,可以仔细地看一下上面的文章内容呢!希望今天带来的水粉画基础知识的讲解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呢!更多

四、用笔的动作与速度
用笔的动作不同,会形成不同的笔法,有摆、拖、贴、点、揉、擦、涂等。摆、拖、点、贴都是一笔一笔地画。摆:有一定的力度和运笔方向,可长可短。拖: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抬起,有一定的方向和力度,笔干一些。点:比贴面积小一些,可以有一定的方向,也可垂直起落。贴:力度轻一些,在画面上垂直起落。揉:指转折而连贯的用笔。擦:指用干笔轻轻在画面上扫,笔与纸若即若离。涂:指连续摆放的用笔。以上笔法也可以相互结合运用,如先摆后拖、先摆后揉、先揉后拖等等,这都是连贯的动作。除此之外,还有罩色、洗等用法。
五、用笔要有先后顺序
在色彩较为复杂、叠加的情况下,先画面积大的地方,后画面积小的地方,如一个瓷罐上有高光,但面积小一些,应将高光下面的颜色画好,再点高光。又如一个不锈钢制品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色条,也有大面积的蓝灰色,应先将蓝灰色铺好底,再画深浅不一的色条,又如可画好背景后,再画水果的把。
先画薄的再画厚的,这分两种情况:一是先画薄的,然后向厚的搬运;二是分层画的时候,先画得薄一些,再逐渐地画厚。先湿后干,若有些部位和笔触需要湿一些,有些部位笔触需要干一些,特别是在干湿相互叠加的情况下,应先用湿画法画,随着色彩的变干而过渡到干画法上。先画暗部后画亮部,即先从物体的暗部画起向亮部过渡,这样不容易画粉,是较常用的一个顺序。
其他顺序,由于水粉有很强的覆盖力,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顺序,除了由暗向亮画以外,也可以先画亮部再过渡到暗部,也可以从明暗交界向两边过渡,还可以铺一下亮部灰面(中间色),然后将亮部提亮,再将暗部画暗,后加反光和高光。各种画法并用可以防止概念化,而使画面方法灵活多变,用何种方法看需求而定。
六、用笔要寻求变化
用笔要生动、自然,就要寻求变化,用笔要有聚散疏密、强弱虚实、干湿厚薄、大小长短、曲直方圆、深浅宽窄、明度色相纯度、点线面、方向、节奏、缓急等变化。在疏密的变化上,中国画理论特别注意三或五这两个数字,要么二为密一为疏,要么三为聚二为散。三与五都不是确切数字,仅仅一个大约比例。聚散疏密是辩证的,疏中有密,密中有疏。虚实是相互对立的,相互衬托、对比、依赖,没有虚就没有实,没有实就没有虚,虚实相生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在实践中,我们可以防止一些情况的发生,如方向过于一致、无变化、对称,对称则呆板,又如笔的形状相同,明度、纯度、色相相同,疏密一致,虚实无变化;用笔大小、长短、宽窄相同,用笔不均匀、不横平竖直,用笔要曲直相连等。
七、用笔的继承与发展
在用笔上,我们可以学习古今中外前人的经验,我们今天遇到的一些问题,其实前人早就研究过,并且有许多成功的经验。我们也要向西方学习,因为那里是水粉画的故乡。我们特别要注意学习我们祖国的伟大传统,在笔法的运用上我国有独特的见解,历代均有画论、文章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魏晋南北朝谢赫的《画品》、五代荆浩的《笔法记》、宋代郭熙的《林泉高致》、明清时期的《苦瓜和尚画语录》等等,这些都是宝贵的学习教材。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新、发展个人的风格,达到前人所说的“有法之无法,方为至法”的境界。最终我们还要向大自然学习,这是绘画的源泉和灵魂。自然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变化,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和规律,也是绘画的语言和规律,画理与自然之理是相通的。各种变化在自然界中浑无人工痕迹,自然而然。我们在绘画中就是要寻求和达到这种状态,即所谓“参乎造化,妙合自然”。
总之,绘画之所以有趣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不同于照相的技术性,即人工的痕迹。用笔正是这种人工痕迹的表现,大家用笔表现个人的感受和兴趣,这种感受和兴趣会因时间和个人的认知的改变而改变。这表现了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个体上的用笔差异性。不同的年代,会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兴趣。一个人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,这就使每个人的用笔又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,形成个性与共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,有心理、生理、性格及对艺术的认知、学习经历、世界观等。大家总是追求创新,因为旧的方式和兴趣不能表达新年代的思维和感受。这即是画家石涛所提出的“笔墨当随时代”。当大家达到了用笔的最高境界时,也就达到了画理与自然之理相通的境界。
初次画水粉画或者是对水粉画用笔有难题的小伙伴,可以仔细地看一下上面的文章内容呢!希望今天带来的水粉画基础知识的讲解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呢!更多

四、用笔的动作与速度
用笔的动作不同,会形成不同的笔法,有摆、拖、贴、点、揉、擦、涂等。摆、拖、点、贴都是一笔一笔地画。摆:有一定的力度和运笔方向,可长可短。拖:在运笔过程中逐渐抬起,有一定的方向和力度,笔干一些。点:比贴面积小一些,可以有一定的方向,也可垂直起落。贴:力度轻一些,在画面上垂直起落。揉:指转折而连贯的用笔。擦:指用干笔轻轻在画面上扫,笔与纸若即若离。涂:指连续摆放的用笔。以上笔法也可以相互结合运用,如先摆后拖、先摆后揉、先揉后拖等等,这都是连贯的动作。除此之外,还有罩色、洗等用法。
五、用笔要有先后顺序
在色彩较为复杂、叠加的情况下,先画面积大的地方,后画面积小的地方,如一个瓷罐上有高光,但面积小一些,应将高光下面的颜色画好,再点高光。又如一个不锈钢制品上面有许多深浅不一的色条,也有大面积的蓝灰色,应先将蓝灰色铺好底,再画深浅不一的色条,又如可画好背景后,再画水果的把。
先画薄的再画厚的,这分两种情况:一是先画薄的,然后向厚的搬运;二是分层画的时候,先画得薄一些,再逐渐地画厚。先湿后干,若有些部位和笔触需要湿一些,有些部位笔触需要干一些,特别是在干湿相互叠加的情况下,应先用湿画法画,随着色彩的变干而过渡到干画法上。先画暗部后画亮部,即先从物体的暗部画起向亮部过渡,这样不容易画粉,是较常用的一个顺序。
其他顺序,由于水粉有很强的覆盖力,它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顺序,除了由暗向亮画以外,也可以先画亮部再过渡到暗部,也可以从明暗交界向两边过渡,还可以铺一下亮部灰面(中间色),然后将亮部提亮,再将暗部画暗,后加反光和高光。各种画法并用可以防止概念化,而使画面方法灵活多变,用何种方法看需求而定。
六、用笔要寻求变化
用笔要生动、自然,就要寻求变化,用笔要有聚散疏密、强弱虚实、干湿厚薄、大小长短、曲直方圆、深浅宽窄、明度色相纯度、点线面、方向、节奏、缓急等变化。在疏密的变化上,中国画理论特别注意三或五这两个数字,要么二为密一为疏,要么三为聚二为散。三与五都不是确切数字,仅仅一个大约比例。聚散疏密是辩证的,疏中有密,密中有疏。虚实是相互对立的,相互衬托、对比、依赖,没有虚就没有实,没有实就没有虚,虚实相生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在实践中,我们可以
版权声明:文中所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绘画吧-画画仅供美术绘画爱好者学习交流,所有绘画作品及文字版权于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用于商业及其他营利目的,责任自负!
欢迎关注:【绘画吧-画画】https://www.huihua8.net